大型宠物狗网

当前位置:主页 >> 高加索犬

让狗围攻高加索犬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9日    点击:[11]人次

让狗围攻高加索犬(高加索犬看守羊群和狼)

提到克里木战役,很多人都会想到的是“帆船对蒸汽船的战争”,不过今天要讲的这个克里木战役可不是第九次俄土战争,而是苏德双方发生的两次交战。

就是在这场战斗中,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预想不到的事情。负责防御克里木半岛东面刻赤区域的德军第42军军长施彭内克,在作战中下令关闭电台中断联络,并且要求42军下辖的第46步兵师的全体官兵后撤。

让狗围攻高加索犬

他的撤退让苏联红军得以迅速占据刻赤半岛,也让正在攻打塞瓦斯波托尔要塞的曼施坦因被迫放弃了迅速占领整个克里木半岛的行动。

克里木战争功亏一篑的消息也很快传到柏林希特勒怒不可遏,命令逮捕施彭内克并且交由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在那个年代的德国,反对元首的命令等同于自寻死路,而施彭内克却甘愿以身犯险下令部队撤退。

一、进军克里木,徐图高加索

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为了快速通过刻赤海峡攻占高加索地区,命令德军应尽快攻克里木半岛。早在1941年10月18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第11集团军进攻克里木半岛北面的彼列科普地峡。同年11月初,德军就基本占领了克里木半岛,岛上大部分苏联守军被歼灭,仅剩塞瓦斯波托尔要塞的苏军还在依靠防御工事进行顽强抵抗。

1941年12月,德国在莫斯科的进攻受到了苏联红军的强烈阻击,中央集团军进军行动严重受挫。苏联则趁机改变之前的防御作战发起了冬季攻势进行反击,但由于指挥失误、准备不充分,苏军的反击只取得了零散的成果。

德军北面集团军群包围了列宁格勒,正在进行攻城作战。巴巴罗萨行动的中部和北部行动都迟缓下来,德国只能寄希望于在南方集团军可以有新的突破。德国又是一个资源匮乏型国家,石油资源非常匮乏。为了尽快获取到更多的战争资源,德国盯上了苏联高加索地区巴库的油田。而要想夺取高加索,就必须占领克里木半岛控制黑海,并以此为跳板继续向西南方向挺进。

克里木半岛是苏联黑海舰队的基地,苏军在这里的机场又可以直接派出空军频繁轰炸罗马尼亚的油田。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在克里木部署重兵防御(不过曼施坦因却低估了守军数量),同时又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在这其中当属塞瓦斯波托尔要塞尤为坚固)。

从军事角度考虑,德军若想顺利地在西南方向展开大规模进攻,必须拔除这个钉子!否则苏军随时可以从克里木出击,在后方偷袭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类似于当年总在背后偷袭后金皮岛)甚至更可能配合苏联北方的援军一同对德军的南线部队进行夹攻。

再从战略地理出发,占据克里木半岛就等于控制了半个黑海。德国在黑海西海岸的航运不仅可以一路畅通无阻,还可以进一步威胁苏联的高加索地区。而巴尔干半岛诸国在德国控制了黑海后就只能对纳粹俯首帖耳。

为彻底消灭克里木半岛上残余的苏军,德军曼施坦因命令部队围攻塞瓦斯波托尔要塞。而苏联方面自然不会坐视丧失对黑海的控制权,立刻派遣部队支援克里木半岛。于是苏德战场的第一次克里木战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二、刻赤-菲奥多西亚抢滩登陆战

直接救援塞瓦斯波托尔要塞显然对苏联是很不理智的,因此苏军将进攻方向放在了克里木半岛的东面——刻赤半岛。刻赤半岛距东面的苏联本土仅隔了一个狭窄的刻赤海峡,有利于快速运送部队,同时苏军的黑海舰队和亚速海舰队还可以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援配合登陆。

1941年12月25日,苏联外高加索方面军的6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1个海军陆战队旅共4万余人,在刻赤发起抢滩登陆。

当时德军主要在全力包围塞瓦斯波托尔要塞,负责防守此地的仅仅是德军第42军下辖的第46步兵师,双方作战人员比例为1:8。苏军的第一次抢滩登陆在12月28日被德军击退,然而面对苏联压倒性的兵力大规模登陆,很快德军就招架不住。

为了顺利登岸,苏联继续派遣了两个集团军进行第二次抢滩作战,并且其中一个集团军成功在菲奥多西亚地区登陆。德军岸防部队也被苏联的空降部队迅速打垮,连部署在岸边的炮台都被苏联的空降兵夺取了。

如此一来德军第46步兵师即面临着苏军的前后夹攻、处境凶险,又丧失了与苏军拼死一战的本钱。自从德国的闪电战变成了消耗战,造成德军战斗人员逐渐匮乏。希特勒采取的就是“大碗分小碗”,进行虚假扩编。德军的部队番号是增多了,可是人数就是上不去!新组建的部队基本都不满员,导致德军步兵师战斗力和机动性大打折扣!

面对这种极为不利的局面,作为第42军军长的施彭内克中将立刻向第11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发出请求,建议部队后撤。

正在力图攻克塞瓦斯波托尔要塞的曼施坦因不肯错失良机,因此命令施彭内克继续固守刻赤半岛,而且还搬出希特勒的命令即“不许任何人后退”,向施彭内克施压。当然苏军的行动也并没有让曼施坦因完全忽视,他抽调了两个罗马尼亚旅前去增援德军第42军后方。

这样施彭内克就必须带领着一支编制不满的步兵师,外加两个作战能力并不强的罗马尼亚旅去迎战苏联两个集团军。

三、施彭内克的抉择

在这种敌众我寡的状态下,施彭内克并没有选择愚直的服从命令,而是选择冷静地思考敌军的动向。苏联的一系列军事行动都是为了给塞瓦斯波托尔要塞的守军解围,但苏军在登陆刻赤半岛后却并不急于南下攻击德军第十一集团军主力,如此反常的举动引起了施彭内克的警觉。

施彭内克最终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苏军的行动是为了占领刻赤半岛的门户——帕尔帕奇地峡。然后切断德军第11集团军的补给线,彻底将德军主力部队困死在克里木半岛上。想到这里再结合当前的实际状况,第46步兵师无论如何也打不过数倍于己的两个苏联集团军,继续留在刻赤还会面临被苏军包围的风险。

刻赤半岛的丢失只是时间问题,但一旦帕尔帕奇地峡也被苏军攻占,整个第11集团军就彻底“孤悬半岛”只能做困兽之斗了!施彭内克权衡了利弊得失,命令关闭电台,切断与德军第11集团军指挥部的联系,然后下令部队撤出刻赤半岛。

果然德军第46步兵师在撤退途中就遇到了苏军先头部队的阻击(由此可见,原本被曼施坦因派往防御第46师后方的两个罗马尼亚旅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连苏联的先头部队都打不掉!)

幸亏施彭内克下令后撤的命令及时,在苏军先头部队尚未集结完毕发动进攻前就提前撤走,第46步兵师上万士兵全都幸免于难!

但是相对而言,正在围攻塞瓦斯波托尔要塞的德军主力部队就变得十分被动。为了防止被前后夹击,曼施坦因被迫抽调更多的部队去拦截苏军登陆部队。第一次塞瓦斯波托尔要塞攻防战被迫停滞,踌躇满志的曼施坦因只能先解决刻赤半岛然后再调转枪头占领克里木全境。

值得一提的是,施彭内克率领的第42军第46师在撤出刻赤半岛后立刻沿着帕尔帕奇地峡布置防线,拼死阻击苏军的进攻。第42军还和其他几支援军部队成功守住了帕尔帕奇地峡,保住了第11集团军的补给线。

即使如此,在战斗结束后的施彭内克还是受到了德军内部的严肃处理。南部集团军总司令赖歇瑙元帅命令撤销他的一切职务和军衔,德国元首希特勒更无法容忍部队中出现违抗他命令的人。在他的影响下,1942年1月23日德国军事法庭判处施彭内克死刑。

虽然在后来德军指挥部对刻赤防御战进行重新复盘,最后一致认定施彭内克的行动在战术上并无不妥,实属“其情可悯”。(曼施坦因晚年在回忆录中也对施彭内克的行动予以肯定)

在第11集团军司令部做出复盘报告提交给希特勒的同时,接任赖歇瑙的博克元帅也积极地为第42军以及施彭内克求情。希特勒重新审视了此案,最终对施彭内克的处理改成了七年监禁。

虽然施彭内克将军侥幸躲过一劫,不过他仍没有摆脱厄运的阴影。1944年7月20日德国发生了一起针对希特勒的刺杀政变行动。当时已经入狱两年的施彭内克本与这场刺杀毫无关联,却被盖世太保总管海因里希·希姆莱肆意构陷、遭受牵连。最终施彭内克遭到枪决,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文/宸星月痕

参考资料:1、《克里米亚:东西“夹心”中的糖粒》,卡莫

2、《名将中的贵族》,乔良

3、《德军倾力攻占克里米亚》,袁腾飞

4、<Black Sea - the geo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military importance > Romeo Boşneagu ; Andra-Teodora Nedelcu ; Ionut Cristian Scurtu